克尔凯郭尔全然不喜欢黑格尔的哲学理念。他认为,这种理念将所有事情都混合进一个所谓的“世界精神”概念,以至于使得人的个体经验丧失了意义。如果如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所有对立的个体意见都被莫名其妙地整合进一个绝对意识的话,那么还有什么是留给个人的经验和想法的呢?克尔凯郭尔希望让个体重新获得应有的重要性,同时一个更高的力量也能发挥指引作用。根据克尔凯郭尔的哲学理念,这种更高层次的力量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每个个体都要对他有所交代,并承担起个人的责任。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元素渗透进了德鲁克的著作,那就是,俗世的个人与基督教的上帝之间的关系。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精神和物质王国(上帝和个人)之间是互相分裂的,而认识到这一点正是绝望的根源。随着一个人越来越意识到俗世生命转瞬即逝的本质,意识到人永远不可能完美这一事实之后,他也会意识到上帝与人类之间的鸿沟。这导致绝望,而且一个人越具有自我意识越感到绝望。

克尔凯郭尔在《致死的疾病》一书中探讨了这种绝望的本质。他宣称要治愈这种疾病或者说要摆脱绝望,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助于基督教信仰:“充分意识到这种疾病正是基督徒能够超越自然人的优势;治疗这种疾病靠的是基督徒得到的祝福。”

正是由于极为重视个体经验,克尔凯郭尔才认为,人们要摆脱由人和上帝之间存在的鸿沟所造成的绝望,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耶稣这一人的形式来把目光投向上帝。他推断说,正是由于人们通常只能理解自身的经验,因此要理解上帝,也只能通过耶稣这一肉体的存在,或者说通过另一个人作为榜样,尽管这个人是一个神圣的人。

除了这一推论之外,克尔凯郭尔也坚信耶稣强化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分离。耶稣的一生以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代表了绝望这一个本质,体现了人因为肉体存在而无法避免的与上帝之间的疏离。耶稣的例子是在提醒大家人是不完美的,而不是提醒大家人与其创造者是浑然一体的。

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基督教信仰能够让人们摆脱与上帝分离所造成的绝望。耶稣的生和死作为一个楷模,不仅仅教我们如何理解上帝,同时也教我们如何理解,肉体存在的本质是要在远离上帝的精神王国的情况下独立生活。

克尔凯郭尔给出的解决方案显然不能让现代那些希望找到简单答案或者结局的思想家们完全满意。为了更好地理解克尔凯郭尔(延伸出去,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德鲁克有关管理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和一个由组织构成的有效运转的社会这一理念),人们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不和谐音”,或者说是容忍无法解决的张力。对于克尔凯郭尔和德鲁克来说,生活,就其本质而言就是无法解决的张力的根源:就此而言,这是作为一个肉体之人来生活与去理解这一存在之局限之间的张力。

德鲁克对人类本性的理解体现出了克尔凯郭尔哲学理念中的三个主要元素:

1. 个体的重要性,该个体对一种更高力量(基督教的上帝)负有责任,

并要有所交代;

2. 精神王国和物质王国之间存在鸿沟;

3. 信仰能够摆脱绝望,解决那些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些主题贯穿了德鲁克的所有著述,但是在他1939年出版的《经济人的末日》一书以及“不够时尚的克尔凯郭尔”一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1 2 34567... »
您还未登陆! | 登录 | 注册
相关课程

TTT-VI期 研讨视频

学员:0 课时:80 root

TTT-V期 研讨视频

学员:0 课时:37 root

TTT-IV期 研讨视频

学员:0 课时:31 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