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式领导的十大特征
在认真思考格林利夫的原作几年之后,我找出了仆人式领导至关重要的十大特征,这十大特征是培养仆人式领导的核心。目前我的本职工作使我对这些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使我明白这些特征能够在实践仆人式领导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这十个特征是:
倾听
一直以来,领导者受尊重是由于他们的沟通和决策能力。虽然这些对于仆人式领导来说也是重要的技能,但还需通过致力于专心倾听他人加以强化。仆人式领导力求明确识别一个群体的意愿,并帮助阐明这一意愿。他能接受、倾听别人说出来的和没有说出来的话。倾听还包括听从自己发自内心的声音。倾听,以及倾听后的反思对仆人式领导的成长和幸福安康至关重要。
感同身受
仆人式领导努力去理解和同情他人。人们因其特殊和独有的精神需求而被接受和认可。仆人式领导会假设他的合作者和同事们有着做好事情的良好愿望,即使有同事可能不得不拒绝接受某些行为或表现,他也会把他们作为人而善待,而不会将他们拒之门外。最成功的仆人式领导都是有经验的、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
疗伤
人与人的关系是转型和整合的强大力量。仆人式领导的一大优势就是有可能为某个人自身以及他与其他人的关系疗伤。有很多人承受着心灵创伤,曾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伤害。虽然这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仆人式领导意识到自己有机会去帮助那些与自己接触的人修复心灵创伤。格林利夫(1977/2002)在他的文章《仆人式领导》(The Servant as Leader)中写道:“如果说在仆人式领导与他的服务和领导对象之间隐含着某种微妙的契约关系的话,那就是,他们都知道他们都在寻求一种大家都需要的整体性。”(第50页)。
省察
整体意识——特别是自我意识——使仆人式领导变得更强。省察有助于理解涉及道德、权力和价值观的问题。它使其本身能够从更统一、更完整的角度高屋建瓴地看清大势。正如格林利夫(1977/2002)所说:“省察不是给予安慰剂的人——恰恰相反,它是个搅局者,是唤醒你的人。能干的领导者通常都十分清醒,也不安分。他们不是在寻求安慰剂。他们的内心十分宁静。”(p.41)。
说服力
仆人式领导的另一特征是在组织内部决策时,靠的不是他的地位所带来的权威,而是其说服力。仆人式领导是要说服他人,而不是强迫别人服从。这一特征是传统的独裁主义模式与仆人式领导模式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仆人式领导能够在团队内有效地建立共识。这种对说服而不是强迫的强调源于对宗教教友会(贵格会)的信仰——罗伯特·格林利夫所信奉的教派。
抽象化
仆人式领导追求培养伟大梦想的能力。从抽象化角度看待问题或组织能力意味着必须超越日常现实进行思考。对于许多领导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训练和实操才能养成的特征。传统的领导者沉迷于实现短期运营目标。希望成为仆人式领导的人,必须扩展其思维,它将包含更广泛的抽象思维。在企业里,抽象化本质上是董事会或董事应发挥的关键作用。不幸的是,董事会有时会参与日常运营(这是应该劝阻的),因此无法为该组织提供有远见的概念。董事会的思维定位主要还是概念性的,员工的思维方式应主要是运营性的,而最有效的执行领导者则可能需要同时发展自身的这两种思维方式。仆人式领导需在抽象思维和日常运作方法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
前瞻性
可预见某种情况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种能力与抽象化密切相关,尽管很难给前瞻性下定义,但它还是容易识别的。人们一旦经历过前瞻性,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前瞻性可使仆人式领导了解过往的经验教训和当下的现实,以及为未来所作决策的可能的结果。它深深植根于直觉中。前瞻性是领导力研究中一个尚未开发的领域,也是最值得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