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激励:鼓励合理行为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生活的物质资源,却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
79岁的我,为什么每天要在办公室里度过9个小时,然后在回家健身、和利兹共进晚餐之后,还要继续工作呢?当然,我既不是为了还房贷,也不是为了攒学费,因为我们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大学毕业,家庭圆满了。虽然我过的不是苦行僧般的生活,但追求物质财富从来都不是我工作的动力。
我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就是希望一直过有意义的生活,或者说,过有成就感的生活。我想尽最大可能,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我宁愿为了理想而死,也不愿无所事事地度过一生。创造良性利润(即以经济方法获利而非政治方法)就是社会对我所做贡献的认可。因此,它也是我的工作动机之一。
当然,大家可能会说,很多CEO的薪水太高了。我同意这个说法,如果CEO的个人收入来自企业福利。但如果可以使多方同时受益,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限制人们努力创造更多的良性利润呢?通过实践有原则的企业家精神获取利润,即以经济方法创造长期价值,那么,公司利益必然与客户、供应商、社区、员工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保持协调一致。
每个公司都应尽可能地运用激励的方法,鼓励员工充分开发和运用自身能力,以讲求原则的方式为公司创造最大化的长期价值。MBM不会随意为员工的角色、职责和要求设定限制,也不会限制员工能够获得多少奖励。唯一的制约是员工必须以“有原则的企业家精神”创造价值。
MBM的第五个维度关注如何以有益的方式进行激励,而不至于产生消极作用。就像利润有良性利润和恶性利润之分,激励也分为有益的激励和不当的激励。当科氏工业的员工为公司创造了卓越价值,我们会基于此价值奖励员工本人。
我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他在苏联的经历,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通过这些故事,我很早就体会到激励的重要性——尤其在看到苏联几十年后的没落,这种体会更加深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是曾宣称利润是盗窃的弗拉基米尔·列宁,为实现理想与目标也要求助于激励。在“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强迫农民以很低的固定价格将谷物卖给政府。当农民拒绝,政府就会强行没收。
后来,列宁发现这种强制手段并不能达到目的。在1921年的党内会议上,他说:“只有与农民达成协议,才能拯救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随后,列宁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按市场价向政府出售谷物,这项政策一直延续至斯大林时期。
奖励那些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的行为,这样有益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实现最大和最普遍的社会福社。采用不当的激励则不可避免地会招致浪费和腐败,让绝大部分人在贫困中饱受煎熬。
然而,很多公司并没有吸纳自由社会以创业和发展为目标的有益激励,相反,他们依赖的是层级制度、一刀切的考核制度或薪酬体系、事无巨细的薪酬计算公式、利润分享以及基于通货膨胀率的薪酬调整工具等,这些方法往往会引发员工的不良行为。
例如,如果公司按照职位高低,而不是创造价值的大小发放奖励,那么,即使有些员工并不擅长领导他人,也会绞尽脑汁地把升职(并增加他们所管理的下属人数)当成唯一目标。按照我们的方法,如果员工创造的价值超过其领导者,他们的收人自然应该更高,而与其职位无关。这类似于职业体育的收入奖励机制,只要表现出色,运动员的收入就会超过教练。
对习惯于等级文化的领导者来说,这样的逻辑当然难以接受。对于希望以职位或资历而非贡献决定薪酬的人,这同样会让他们感到不安。按我们的经验,如果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与我们的薪酬制度相抵触,那么,该公司的员工往往不愿接受挑战,因为这会威胁到他们的当前利益。
在科氏工业,大多数员工都希望尽其所能,为自己、公司、客户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如第7章所述,正因如此,我们才必须依据一套清晰的价值观和理念进行人才的选拔。很多公司对价值观和理念缺乏必要的认识,在人才选拔方面也不够严格,招聘结果自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