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领导者第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是倾听的意愿、能力和自律。倾听并不是一种技能,只不过需要自律。任何人都有耳朵,需要的只是管紧嘴巴。第二种必要的能力是交流沟通的意愿,让其他人能够理解你的意思,这需要极强的耐心。我们在三岁学会交流沟通之后,在这方面就一直没有很大的长进。你必须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讲给我们听,并反复解释你的意思。另外一种重要能力是不要回避问题,比如说:“这件事没有做好,让我们重新再来,换种方法再做。”我们做事情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得尽善尽美。我们绝不能避重就轻、跳过问题,这样一种工作方式会在组织内产生自信的情绪。
最后一种基本能力是个人服从工作需要的意愿,要认识到与工作相比,个人的一切都显得无足轻重。领导者需要客观和公正,要服从工作需要,而不能把自己看得与工作一样重要。要以工作为重,公私分明。对领导者而言,最糟的事莫过于当他离开时,组织也轰然崩塌了。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意味着领导者把组织榨干了,而没有从事组织建设。他们也许是有能力的操作者,但他们没有创立组织愿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好像说过:“我就是国家。”18世纪初叶在他去世后,旷日持久的法国大革命随即爆发。
卓有成效的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能够保持人格和个性的完整独立,即使把一切都奉献给组织,在他们离开后,工作仍要继续下去。除了工作,他们还应该有自己的生存价值,不然他们工作奋斗就只是为提升个人价值了,而且还认为这会有助于促进组织理念的实现。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变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自负自大。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会变得心胸狭窄、忌贤妒能。这方面是丘吉尔最大的一个优点,恰恰也是罗斯福最大的一个缺点。丘吉尔在他90多岁的垂暮之年,还在不遗余力地推荐和提携年轻政治家,这是真正卓越领导者的风范──不把年轻人的强势视为威胁,而罗斯福在晚年则对任何个性独立、锋芒外露者都加以压制。
我并不希望任何人为组织鞠躬尽瘁,只要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了。吸引人们加盟组织的是高标准严要求,因为这会令人自尊和自豪,我们都想做出奉献。我们分别考察一下学风好和学风差的学校,会发现在教学质量方面两者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差别只不过在于学风好的学校期望学生能够刻苦学习罢了。许多年前,我曾经对绩效相差很大的男童军组织(Boy Scout Councils)进行过调查,发现绩效优异的男童军组织期望志愿者、领队等能够努力工作。我所说的努力工作,并不仅仅是在周五晚上工作几个小时而已。严格要求的男童军组织吸引了众多的志愿者并能继续吸引和留住这些男孩子。因此,以绩效为中心的组织领导者应该确立高标准。
我所见过的绝大多数领导者既没有天赋特质,也不是被谁塑造成的,而是自我成就的。我们需要太多的领导者,不能仅仅依靠天降人才。一个的的确确既非天生,也非刻意培训,而是通过自我奋斗成为卓越领导者的最佳例子是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杜鲁门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会成为总统。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政治人物,他之所以被选为副总统,是因为他对罗斯福没有构成威胁。但杜鲁门不仅会说:“现在我是总统了,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啊!”他还会问:“什么是关键的工作任务?”他过去所有的从政经验都是有关国内事务的,但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他关键的工作任务在国外而非新政,这使包括罗斯福夫人在内的新政自由主义者感到十分失望。他强迫自己恶补外交事务的功课,然后把工作重心放在处理他认为关键的工作任务中,尽管这让他痛苦不堪。
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医院是印第安纳州埃文斯通的贾斯蒂娜修女(Sister Justina)所创建的。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她是一所十分偏僻并已被人遗忘的天主教医院的院长(她教给了我所有有关医院的知识),是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提出医院病人管理体制的人。她对现行医院体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其有生之年并没有为此得到人们──特别是医生的多少感谢,但她的确是位天生的领导者。她离群索居、生性羞涩、为人低调,只在爱尔兰的一所学校受过一年的正规教育,她对此相当在意。但她做了项了不起的工作,而正是这样的工作磨炼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他们都是自我奋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