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TTT 第六课(展示课) >>
罗伯特•格雷夫斯的诗 “残破的图像”
>
第一节
对自己困惑的新理解
2008年10月20日
“残破的图像”
罗伯特·格雷夫斯
他迅捷,以清晰的图像思考;
我迟缓,以残破的图像思考。
他变得迟钝,因为他笃信自己清晰的图像;
我变得敏捷,因为我质疑自己残破的图像。
他轻信自己的图像,因而假定图像的真实性;
我质疑自己的图像,因而怀疑图像的真实性。
他假定图像真实,就是在假定事实;
我怀疑图像真实,就是在怀疑事实。
当事实辜负他的时候,他只好质疑自己的感官;
当事实辜负我的时候,我依然认同自己的感官。
他仍有着清晰的图像,仍旧迅捷而迟钝;
我仍有着残破的图像,仍旧迟缓而敏捷。
他为自己的理解而产生新的困惑;
我对自己的困惑而产生新的理解。
在这首小诗中,格雷夫斯描述了他思考的方式。他将自己思考的方式与另一个人做了比较。他说那个人能够更迅速地解决问题,但是这在他看来却是一种弱势。格雷夫斯之所以认为这是一种弱势,是因为那人对所谓的“事实”给予了太多的信任。我能够理解格雷夫斯的意思,因为我自己就是以“残破的图像”来思考的。学校总是教学生各种规则,无须他们加以思考。这些规则几乎成了学生的第二天性,而学生也因此获得了成功。然而,明白规则之所以为规则,“事实”之所以为“事实”的原因,其实才是重要的,因为规则与“事实”都常伴着例外。我不太喜欢学校教育,就是因为我发现好多人其实根本就没学到过什么东西,却最终成功了。他们只知道遵守规则。学校教育就是死记硬背,再无其他。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这首小诗。格雷夫斯指出,传授给你的规则或“事实”,总有一天会不凑效,而这时候,认真分析所有信息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了。学会批判,学会条分缕析,是很有优势的。以“残破的图像”思考也是很有优势的。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