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的“整体观” 德鲁克这种带有普遍性的批评态度正体现了他本能的“整体思维观”。正如许多德鲁克研究者所言,德鲁克的思维既不为孤立的事实所左右,也不为机械的因果解释所束缚。相反,更能激发他的是事实之间万花筒般的联系模式和结构,以及基于过程的解释。独立、随机的数据并不能构成事实,只有融入更宏大的背景或者与更宏大的事实相联结,孤立的事实才有了意义。

    德鲁克的整体观在《不连续的时代》 (The Age of Discontinuity)一书中体现得最为明晰。在书中,他论述了现代社会世界中的非演进式的不连续性。新技术大爆炸,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真正出现,知识作为经济资源的核心作用,无数非政府组织的涌现,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世界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德鲁克看来,这些就像是“形成新大陆的板块漂移”,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基础发生了实质性,但却相当隐蔽的变革。变革的迹象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要靠德鲁克的整体思维观才能把它们拼合起来,认识到它们的表现形式,并评价它们的作用。

    德鲁克对管理职业的分析也是如此。例如,他坚持认为营销是一项至关重要、无处不在的管理任务,这也证明了一个观点:企业就是一个以创造顾客、令顾客满意为宗旨的必然流程。同样,他还从大量的生产原则和组织原则的个体变异中推断出几种理想的模式。事实上,在德鲁克撰写管理工作这一话题时,他始终将其设想为一门学科,可以教从业者从原本杂乱无章的信息流和环境中找到重要意义。

    德鲁克的思想活动立足广阔的历史背景,富有逻辑,综合全面, 就像正在演出的全景剧,这就是他对管理学真正的贡献。他绝非简单告知我们有用信息,而是通过实例研究告诉我们该如何思考。

德鲁克的公平心 德鲁克的著作还具有另一层启发意义。尽管其措辞往往尖锐,其口气不容置疑,却不失冷静理性的基调,且绝不偏离客观分析的基本方向。他总是坚定不移地保持一颗公平之心。无论在政治、社会还是管理领域,世界上总有一些罪恶之事,对此德鲁克也深恶痛绝,但在对它们“宣判”之前,他都会先做公正无私的“听证”。

    德鲁克这种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的态度让有些人气得发狂。“行了行了,快点吧。”他们不耐烦地咕哝着。但是,德鲁克最大的一个能耐就是不紧不慢(至少是有意如此)。急躁的情绪让辩论者威力尽失,变得一触即怒,使其失去理性说服力。知情的观察家认为,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Trudeau)能长期在位,主要得益于他那沉得住气的性格,这让他在许多会议中比他那些没有耐心的对手坐得更久,因此在辩论中能压倒对方,取得最后的胜利。德鲁克可能没这么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由于他推论的过程扎扎实实、有条不紊,他的结论才具有持久的说服力。

    阅读德鲁克的著作时,我们不仅感受到他公平的心态,还会被他精美优雅的文字所打动。他的文章清新隽秀,广征博引;他的措辞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能心平气和地将重大的观察结果用看似简单的方法表达出来。人们乐意相信德鲁克所说的话,因为他们相信这些都是肺腑之言,既不危言耸听,也不故弄玄虚,只坚持一个承诺:即使是最复杂的议题也可以转化成有益的经验、井然的思想和平实的逻辑。

    让我们用片刻时间来品味下面这段话,这是从《管理:使命、责任、实务》(Management:Task,Responsib1ities,Practices)一书中摘录的。这段讨论的背景是,德鲁克论述知识专家有的时候应得到比他们的管理者更高的薪水:

    “对于这一点,商界早有具启发意义的先例。1920年,皮埃尔·杜邦(Pierre S. du Pont)和小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 S1oan,Jr.)第一次开始整顿通用汽车公司的混乱局面时,他们给运营部门负责人设定了与公司总裁皮埃尔·杜邦一样的薪水。但是,应本人要求,作为运营副总裁斯隆的薪水比他的直接下属——部门负责人的薪水还要低一大截。部门负责人的薪水当然应该比本部门的大多数人员高;但是,在由专业人员和专家组成的这类部门里,如杲有一两位‘明星员工’的薪水高过部门负责人,不应该被视作不正常,更不应该被当成是不可取的。这一点也适用于销售人员:明星销售员应当比区域销售经理赚到更多的钱。这一点还适用于研究实验室以及所有其他根据个人技能、努力和知识来确定绩效的部门和领域。”

    即使是在陈述这样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对于该观点的争议甚至更大),德鲁克也是有条有理、一板一眼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他从通用汽车的历史中撷取了—件相关的事作为先例,让读者对这个陌生的话题有所了解。接着,他描述了核心行动(斯隆的做法)和行动方式(“ 应本人要求”),从而把一个抽象深奥的制度性问题转化为一项更切实的管理决定。然后,他归纳了斯隆决策所依据的假设,并把它们再变回制度性词汇。第四,他提出了这一做法可以推广应用的范围。最后,他取其精髓,定出准则。

    因此,德鲁克的论述过程是:提出相关先例,转化为人们易于理解的用语,阐明其对组织的意义,为其划定适用界限,再点明其实质。他在脑中“放映”当前的问题,从各个角度加以透视,指出各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反思的绝招,德鲁克调动了读者的思维;但要说服读者,则靠的是负责的权威地位和符合常识的推理过程。


您还未登陆! | 登录 | 注册
相关课程

TTT-VI期 研讨视频

学员:0 课时:80 root

TTT-V期 研讨视频

学员:0 课时:37 root

TTT-IV期 研讨视频

学员:0 课时:31 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