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因为米德的缺点,而是因为米德服从的是少将哈勒克的谨慎领导。206一位更大胆的将军的领导下,米德会表现得更出色。格兰特只是向米德指出了他所需要的方向并加以鼓励。

    格兰特给米德的信件简单又直接。但是,这封信件还很抒情。格兰特的语言风格在《路得记》的中能找到类似的圣经体,当时露丝告诉她婆婆内奥米,“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除了单词“无论去哪儿”之外,第二句话中其他每一个单词都是单音节的。句子非常简洁,但含义丰富。

    其他几条军令也体现了格兰特写作的清晰性

    珀金斯种植园,La.1863427日,少将J. A. 麦克伦南德,指挥第13A. C.

    由于已有交通工具,你们军团全部或大部立即启程。带上大炮,按顺序摆放好每一件物资,限制行李,不能限制人员,每个人都在指定位置就位,根据警报前行。2101863514日。致:布莱尔

    他们的计划很明显是渡过大黑河 . . . .我们必须打败他们。立即将你部调转至博尔顿;带上所有人员。

*****

    锡蒂波因特,弗吉尼亚1864126—4 p.m.少将托马斯,纳什维尔,田纳西州

    立即攻击胡德,不要等待还没到的骑兵。若有延迟,将会非常危险,会导致战线退回俄亥俄河。

72 LEGAL COMMUNICATION & RHETORIC: JALWD / VOLUME 9 / 2012

法律文书与修辞:JALWD/9/ 2012

*****

    史波特斯凡尼亚郡府附近 1864511—8:30 a.m.少将哈勒克,华盛顿特区陆军参谋长

    我们已经结束了第6天的艰苦战斗. . . . 即使这场战役要打一整个夏天,[]也决心与敌人一决雌雄。

    格兰特的军令“充满了行为动词。”格兰特很少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只使用那些为强调含义所必需的单词。”格兰特向部队发送的信件全都“完美体现了他写作风格的清晰和力量。”

   并不是所有联邦官员都能下达这样清楚的命令。罗森克兰斯将军向伍德准将下达了一项命令:“尽快靠近雷诺兹,并支持他。”但是,这项命令让人迷惑,难以执行。“靠近雷诺兹”意味着要他向侧面转移,但是,由于路线上没有缺口,所以这不可能实现。而且命令上要他“支持他”,这就意味着离开前线,到达雷诺兹后方,这样就会在战线上留下一个缺口。伍德在当天早些时候,曾因请求罗森克兰斯阐明军令而受到羞辱,所以这次他拒绝请求说明。尽管“军令没有任何意义,且显然会造成惨重损失”,他还是直接让他的三个旅撤出战线。这项让人迷惑的军令,加上伍德坚持遵照执行,导致“联邦战线在其防守最弱、最岌岌可危的地方出现了一个缺口。” 格兰特的军令则不会产生这样的迷惑,或者产生这种灾难性的后果。

    米德的参谋长称赞格兰特:“格兰特的军令有一个显著特征:无论他在战场上写得有多么匆忙,他都不会让别人对军令的含义有一丝疑惑,别人也无需再读第二遍以理解它们。”对于一个努力“让任何人都不会产生误解”的作者而言,这是一种最高的赞赏。

THE POWER OF CLARITY 73         清晰性的力量 73

A.    War dispatches—Confederate Army

战报同盟军

    格兰特的清晰性不仅限于他与自己部队的通信。他知道清晰性的价值可以延伸至与敌军之间的通信。在联邦军于多纳尔森取得胜利之后,西蒙•玻利瓦尔•巴克纳正式请求休战。格兰特的回复成为了“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信件之一”。

    1862年2月16日西蒙•玻利瓦尔•巴克纳将军,同盟军

    先生:刚收到您于上述日期提出的休战协议和地方长官任命的投降条件。除了无条件立即投降之外,不接受任何其他条件。根据你方动作,我方会立即采取行动。

非常尊敬您的,

您的忠实仆人                                美国格兰特,陆军准将

    巴克纳曾与格兰特一起在墨西哥远足,并曾借钱给格兰特,因此期望能获得一点仁慈。格兰特的回信让巴克纳的希望破灭了,给南北战争增添了一抹“冷酷和决绝的新特征。”

    巴克纳是格兰特的首要读者,但格兰特有着更大的读者群,涵盖了美国人和欧洲人,因为多纳尔森是联邦军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格兰特想要告诉这一更广大的读者群,他正在改变规则;他会让南方承担叛乱的后果。南方已被摧毁;北方欣喜若狂。欧洲人现在将南北战争视为一项国内事务。

    格兰特的回信简单、直接、精确。但与为多纳尔森的胜利而冲锋陷阵的陆军准将查理斯•费格逊•史密斯所建议的回复相比,它也许并没有那么直接。格兰特询问史密斯他该如何回复巴克纳,史密斯回答说:“不跟该死的反叛者谈条件。”史密斯听了格兰特撰写的回信后,说:“这是用更委婉的话语表达出了相同的意思。”

 74 LEGAL COMMUNICATION & RHETORIC: JALWD / VOLUME 9 / 2012

法律文书与修辞:JALWD/9/ 2012

    詹姆斯•麦佛森研究了最后两个句子,并注意到,“这里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三个形容词[无条件的、立刻的、你的]和一个副词[立即]加强和阐明了信息;这些词产生了行动—它们变成了行动。”

    多纳尔森胜利让格兰特声名大噪。给巴克纳的回信让格兰特获得了“要敌人无条件投降”格兰特的绰号。或许,最能证明格兰特给巴克纳回信的清晰性的,北方的小学生们都“能背出他的信。”

    格兰特所写的清晰军令与同盟军将军罗伯特•E.李模糊的口头命令形成了鲜明对比。历史学家J.F.C.富勒认为,作为一名指挥官,李有两大“主要缺点”—战斗开始一经打响,他就不去指导下属,另一个就是他只下达口头命令。与格兰特不同,李从来不自己写军令。李的军令是模糊和令人困惑的。有好几次,李的军令都给同盟军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李自己有时也信心不足,下达的军令也不被理解。在莫尔文高地之战中,李可能对何时发起攻击还要留下审慎思考的余地,但指挥官A. G.迪金森将李的口头命令理解成并写出了:“李将军期望你们快速推进。他说据称敌人正在撤出。你们要全线奋力向前. . . .”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道立即进攻的军令,同时也是对于李将军是否“自己写军令,而不是依赖参谋为他说明”的争论。

    关于格兰特写作清晰性的最后一个例子是他给李写的信。格兰特的第一次劝降“无疑是战争史上最有尊严的劝降之一。”

THE POWER OF CLARITY 75         清晰性的力量 75


« ...34567 8 910
您还未登陆! | 登录 | 注册
相关课程

TTT-VI期 研讨视频

学员:0 课时:80 root

TTT-V期 研讨视频

学员:0 课时:37 root

TTT-IV期 研讨视频

学员:0 课时:31 r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