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首先,在知识和服务领域,资本无法替代劳动(比如说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同样,在这两个领域中,新技术本身也不能提升生产率。在制造与运输业中,用经济学术语来说,资本和技术都是生产要素。在知识与服务领域中,它们只是生产工具。它们是否有利于生产率提升则取决于使用者、具体用途或使用者的技术。30年以前,我们确信,计算机的发展将导致办公人员的大幅度减少。现在,公司对于数据处理技术的投资(大部分投资于服务),可以与对物质处理技术(传统的机械设备)的投资不相上下。实际上,引入了信息技术之后,办公人员的扩充反而加快了。而且,服务工作的生产率几乎没有增长。
最值得一提的例子是医院。当我第一次研究它们时,即20世纪40年代末期,它们完全是劳动密集型的。除了砖、泥和病床之外,几乎没有资本投资。相当一部分著名医院都没有购买当时可以获得的、都有点过时的技术设备。他们没有X光部门、临床实验室或理疗部门。今天的医院里到处都是资本密集型设备,它们将很大一部分投资用于采购超声波设备、CT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血液及组织分析设备、病房保洁设备及其他一些新技术。每一个设备都要求增加新的、成本更高的专业人员,现有人员却一个都不会减少。实际上,全球性的医疗成本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院已经成为了经济动物。根据经济学家的定义,高度劳动密集型与高度资本密集型共存于一个组织,在经济上是不可取的。但是,医院至少显著地提高了自身的医疗水平。在另外一些知识与服务领域,我们只看到了更高的成本、更多的投资和人员。
只有医院生产率的巨大提升才能遏止医疗成本的暴涨,而这种提升只能来自“工作智慧”(working smarter)。
经济学家或技术专家都不认为“工作智慧”是生产率剧增的关键。经济学家认为资本很重要,而技术学家认为技术很重要。但是“工作智慧”,或者称为科学管理、工业工程、人际关系、效率管理、任务分析(这是泰勒非常喜欢的一个用语),已经成为推动生产率爆增的主要力量。资本投资与技术在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里(即泰勒之前的那个世纪)与20世纪同样充裕。但只是在“工作智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制造业与运输业的生产率才开始迅速提高。而且,在制造业与运输业中,“工作智慧”只不过是提高生产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服务与知识领域,它是唯一的关键因素。
然而,与制造业和运输业相比,“工作智慧”在知识和服务领域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Ⅱ
当泰勒通过分析铲沙开始研究后来被称之为“科学管理”的一套理论时,他永远都不会问:“工作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它?”他只会问“怎么完成它?”大约过了50年,哈佛大学的埃尔顿·梅奥(1880-1949)开始推翻科学管理,取而代之的是后来被称之为“人际关系”(Human Relations)的理论。但是,与泰勒一样,梅奥从来不问“工作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它?”在他著名的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实验中,他只问“电话机的线路焊接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在制造业和运输业中,工作任务被认为是众所周知的。
但是,在知识与服务领域中,提升生产率的首要问题就是“任务是什么?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提升生产率方面,最简单但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是重新界定工作,特别是撤掉那些不必要的工作。(参见第26章“不断降低成本”的有关内容。——原注)
最古老、最经典的例子是早期西尔斯公司(Sears Roebuck)的邮购业务。在1906~1908年期间,西尔斯公司取消了收到订单后的那个非常浪费时间的数钱环节。在那个年代,既没有纸币也没有支票,只有硬币。因此,西尔斯公司对新来的装钱袋子进行自动称重。如果硬币重量符合订单中货款的数量(允许一个小的误差),那个袋子就不用打开了。类似的,西尔斯公司还取消了更加浪费时间的新订单登记环节,而改为依据邮件的重量来处理订单和发货,方法是按照每磅40个订单计算。在两年之内,这两项措施使整个邮购业务的生产率提高了10倍。(鲍里斯·埃米特、约翰·约伊克:《西尔斯公司的历史》,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0年。——原注)
- 1: 《理解生产率》学习计划内(一)
- 2: 德鲁克:生产率:管理能力的第一
- 3: 德鲁克:财富创造资源的创造性运
- 4: 德鲁克:“新的价值
- 5: 看懂生产率:入门读物,加拿大统
- 6: 浅谈数字生产率,”
- 7: 威廉·鲍莫尔:&
- 8: 《理解生产率》学习计划内(二)
- 9: 教务通知(1)
- 10: 《理解生产率》学习计划(三)
- 11: 德鲁克:“生产率的
- 12: 德鲁克在哈佛肯尼迪学院的讲演:
- 13: 德鲁克:《21 世纪的管理挑战
- 14: 《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案例
- 15: 柯赫:《做大利润》第四章 摆脱
- 16: 柯赫:《做大利润》第八章 知
- 17: 威廉姆·麦克格恩
- 18: 国企改革—&mda
- 19: 彼得·施瓦茨
- 20: 《理解生产率》学习计划内(四)
- 21: 教务通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