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的知识社会
尽管知识工作者还不占劳动力的大多数,但这一群体已经为知识社会带来了这个社会的特征、领导者、核心挑战以及社会风貌。它们虽不是知识社会的统治阶级,但已然是其领导阶级了。他们的特征、社会地位、价值观和期望与历史上所有曾经占据过领导阶级——更不用说统治阶级——的群体都大不相同。
首先, 知识工作者获取工作、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方式是正式教育。
知识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必须掌握较高的手工技艺,有相当多需要动手的工作。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就是神经外科医生。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术能力依赖于其正式教育和理论知识。没有手工技艺,做不成神经外科医生。然而无论多高超的手工技艺也无法造就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知识工作所需的正式教育必须通过正式的教学中方能习得,学徒制并不能实现这种正式教育。
不同的知识工作所需正式教育的量与种类都相差甚远。有些职业的要求较低,有些职业的要求则与神经外科医生不相上下。即便所需的知识自身比较基础,这种知识也只能通过正式教育才能获得。文件归档并非高深的知识。然而,要文件进行归档,需要掌握字母知识,如果是日文文件的话,还需要掌握汉字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只能通过系统学习,即通过正式的教学才能获得。
这一现象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教育将会成为知识社会的中心,而学校教育将会成为其核心机构。人人所需的知识结构有哪些呢?学习与授课的质量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些问题都必然会成为知识社会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也会成为重要的政治问题。事实上,可以预计,正式知识的获取与传播在知识社会的政治中所占据的位置,将与财产和工资的获取与传播在我们现在所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中占据的位置别无二致。
与之矛盾的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心目中的那种学校会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在知识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知识,尤其是高等知识,将在早已过了正规受教育的年龄后获得,而是通过不以传统学校为核心的教育过程来实现,比如,工作中的系统性继续教育。然而,与此同时,学校的表现以及学校传递的基本价值观毫无疑问将越来越成为社会整体所关心的问题,而不会被人们视为可以交给教育者经办的专业事项。
我们还可以预测,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受过教育的人这个问题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历史上,尤其是过去两百年,说一个人受过教育,在西方(以及同时期的日本)是指的是他了解一些正式的知识,这些知识被德国人称为普通教育,被英国人(以及后来19世纪的美国人)称为博雅艺术。而如今,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逐渐开始指那些掌握了学习方法,并穷其一生不断学习——尤其是在正式教育阶段内与阶段外都能持续学习——的人。
这样的情况蕴含着许多明显的危险。社会很可能退化为只看文凭、不管取得绩效的能力,而充斥着能力欠佳的儒家式官吏的地方。美国的大学尤其要提防这种危险。另一方面,社会也可能过于关注能够马上他投入使用的实用知识,而不在意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不重视基础知识和智慧本身。
知识工作者占据主流的社会面临着新的阶级斗争:这场斗争的双方,为不占多数的知识工作者与大多数需要通过传统方式过活的人。这些人可能需要依赖于体力劳动或靠为他人服务,无论这种劳动或服务是否需要技巧。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还相当低下,这可能为知识社会带来经济上的挑战。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决定了知识社会里每一个国家、产业和机构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而非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则可能为知识社会带来社会方面的挑战。这一点又决定了非知识人群能否在知识社会中获得体面的收入及由此而来的尊严和地位。
- 1: 《理解生产率》学习计划内(一)
- 2: 德鲁克:生产率:管理能力的第一
- 3: 德鲁克:财富创造资源的创造性运
- 4: 德鲁克:“新的价值
- 5: 看懂生产率:入门读物,加拿大统
- 6: 浅谈数字生产率,”
- 7: 威廉·鲍莫尔:&
- 8: 《理解生产率》学习计划内(二)
- 9: 教务通知(1)
- 10: 《理解生产率》学习计划(三)
- 11: 德鲁克:“生产率的
- 12: 德鲁克在哈佛肯尼迪学院的讲演:
- 13: 德鲁克:《21 世纪的管理挑战
- 14: 《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案例
- 15: 柯赫:《做大利润》第四章 摆脱
- 16: 柯赫:《做大利润》第八章 知
- 17: 威廉姆·麦克格恩
- 18: 国企改革—&mda
- 19: 彼得·施瓦茨
- 20: 《理解生产率》学习计划内(四)
- 21: 教务通知(2)